苑震生,男,1976年7月生于河北保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同年获得免试读研究生资格并于2003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并任中国科大第一个转系班(理学院02级4班)班主任,曾于2005年获“王宽诚育才奖”二等奖。2005年2月-2005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合作研究;2006年-2011年初先后以博士后、洪堡学者和高级研究员的身份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长期从事光与冷原子量子纠缠方面的研究。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国际上首次使用高能电子碰撞方法研究氦原子双电子激发态的动力学关联过程,相关工作于2003年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3年留校任教后,开始基于冷原子和单光子操控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并于2006年实验实现确定性单光子源,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7年在国际首次实验实现6光子纠缠和操作以及基于量子存储的量子隐形传态,相应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上,并入选了2007年度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教育部评选的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8年实验实现量子中继器基本节点,向远距离量子通信迈出重要一步,相应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重大研究进展”,同时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实验研究中获重要进展,实验产生了600对原子比特的纠缠,并首次实验研究了超冷原子光晶格体系中任意子激发,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2016和2017年的Nature Physics上。近年来在晶格中原子的深度冷却机制研究和原子纠缠操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部分相关研究工作于2020年发表在Science上。
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Physics, Nature Photonics, Phys. Reports, PNAS, Phys. Rev. Lett.等学术刊物上(SCI检索50多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科研媒体多次报导,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