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51196
 
曾杰
单位: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地址: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大楼16005室
邮编:230026
电话:86-551-63603545
个人主页: http://catalysis.ustc.edu.cn/?page_id=59
实验室介绍: http://catalysis.ustc.edu.cn/
 
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个人简历:
 
2012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双聘于化学物理系。
2011年-2012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
2008年-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
2002年-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博士。
1998年-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应用化学学士。
  
科研概况:
    曾杰教授已在Nature Nanotechnol. (2篇),Nature Energy (1篇),Chem (1篇),Nature Commun. (7篇),Chem. Rev. (1篇),JACS (11篇),Angew. Chem. Int. Ed. (16篇),Nano Lett. (16篇),Adv. Mater. (8篇) 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了139篇论文,h-Index为53,被SCI引用10000余次。出版书籍三部,申请美国专利4项,申请中国专利40项。部分研究成果被Nature Mater. 杂志、Angew. Chem. Int. Ed. 杂志、C&EN News、Materials Views等国际科学媒体广泛报道,并多次被CCTV、《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关注。
 
 
部分获奖与荣誉:
 
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9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2019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2019年,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2018年,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8年,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
2018年,中国新锐科技人物。
2016年,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5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2015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2015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作品奖。
2014年,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团队组第一名。
2011年,美国化学会(ACS)优秀审稿人。
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0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8年,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
2007年,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美国医协会,The Best Paper Award。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2007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研究方向:
 
   随着对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有限资源认识的加深,为了减少对石油化工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寻求并开发清洁、廉价、便捷、有效的能源供给和储存方式已经成为能源产业首当其冲的任务。这其中,设计和制备廉价且高效的催化剂不论是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还是在产业化进程中都至关重要。本课题组旨在研究选择性高效转化碳基小分子(如CO、CO2和CH4)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品。本课题组从材料和机理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在原子尺度精准设计催化剂表界面活性位点,并调控其配位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该方面工作涉及:构筑单原子、金属间化合物等具有特定原子和组分分布的催化剂;通过配位环境和表面应力调控强关联体系催化剂的能级劈裂、轨道杂化、自旋简并、自旋-轨道耦合等电子结构。
 
   在原子分子尺度探索碳基小分子活化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和调控机制。主要关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相转变、催化反应路径、表面重构、反应物和中间产物的吸附过程、产物的脱附过程、溢流、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等。该方面工作涉及在原位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表界面和反应中间体进行高时空分辨和高灵敏表征,以及催化反应的理论模拟和动力学研究。
 
 
目前主持的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持,2020年1月-2024年12月
2. 安徽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主持,2020年1月-2023年12月
3. 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主持,2016年8月-2020年12月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1、碳一催化
 
招生信息 Enrollment information
请直接联系曾杰教授。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微尺度理化大楼16-005室
邮编:230026
电话:0551-63603545
邮箱:zengj@ustc.edu.cn
主页:http://catalysis.ustc.edu.cn/
 
论文专著 The monograph Researcher ID
1) Synerg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eighbouring platinum monomers in CO2 hydrogenation - Nature Nanotechnol. - 2018 - 13, 411-417
2) Incorporating nitrogen atoms into cobalt nanosheets as a strategy to boost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CO2 hydrogenation - Nature Energy - 2017 - 2, 869-876
3) Optimizing reaction path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2 hydrogenation via metal-ligand cooperativity - Nature Commun. - 2019 - 10, 1885
4) Atomic-level insights in optimizing reaction paths for hydroformylation reaction over Rh/CoO single-atom catalyst - Nature Commun. - 2016 - 7, 14036
5) Engineering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in nanosized perovskite cobaltite through surface spin-state transition - Nature Commun. - 2016 - 7, 11510
6) Facile synthesis of pentacle gold-copper alloy nanocrystals and their plasmonic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 Nature Commun. - 2014 - 5, 4327
7) Harnessing copper-palladium alloy tetrapod nanoparticle-induced pro-survival autophagy for optimize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drug-resistant cancer. - Nature Commun. - 2018 - 9, 4236
8) Hybrid nanomaterials: not just a pretty flower - Nature Nanotechnol. - 2012 - 7, 415
 
报考意向 Ambition
 
 
 

如果有意向报考此老师的硕士或博士,请留下你的信息。

 
  姓  名: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所学专业:
  毕业院校: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国  别:
  个人照片: ( 支持格式:JPEG,JPG,PNG,GIF文件大小请勿超过1M)
 

个人简历:

( 支持格式:PDF,DOC,DOCX,JPG,JPEG,文件大小请勿超过1M)
  成 绩 单: ( 支持格式:PDF,DOC,DOCX,JPG,JPEG,文件大小请勿超过1M)
  备注:
(限150字)
 
   
         
         
         
 
COPYRIGHT 2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校学位办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
TEL:+86-551-63602928 FAX:+86-551-63602179 E-mail:gradschl@ustc.edu.cn